2007-10-15

高掛在黑天絨之外是李奧貝納在眨眼睛

http://www.aolcdn.com

伸手摘星才不致滿手污泥的廣告公司
在台灣並沒有跟中國一樣改名為黑筆廣告
不過在全球整合上LOGO則已改成一隻
滑拉花啦亂劃一氣的黑筆與筆跡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
台灣李奧貝納剛巧也在今年出了一本
完整描寫李奧貝納生平與創立李奧貝納廣告公司的一生
翻開書本沒幾頁的地方
就會看見李奧貝納活著時說過的一句關於他公司的名言
名言大致如下:
若是有一天公司已經不再謹守我始終堅持的精神
我就算死了也會回公司來親自把我的名字摘下來

不知道台灣這邊是否依然堅持老先生的原則
但在中國那邊可能是打從一開始就沒在想老先生這段話
公司名直接就叫[黑筆廣告]
是的
美國廣告公司到了中國就要在地化
黑筆
直接了當
因為LOGO已經從[伸手摘星]
改成一隻劃有[亂畫筆跡的黑筆]
公司名直接拿掉[李奧貝納]看起來也是非常理所當然

台灣這邊也不再放一整籃鮮紅蘋果給來者享用了
文化不一樣了嘛
但台灣李奧貝納在馬大人的領導下依然風格獨具
業績照樣漂亮
可說是目前台灣外商廣告公司經營最穩健的一家
老闆非常清楚
廣告公司做創意是為了幫客戶做生意
除此之外
是屁

摘星之夢
不是一種華而不實的空洞
超級星光大道裡的歌者
沒有一個能光靠天賦晉級

朋友跟我說就算滿手污泥也沒什麼不好
是啊
問題是你要你的一生都在爛泥裡打滾嗎

上周五星光比賽比的是快歌
體力不好或無法兼顧的選手分數都不好
難道不能有自己的風格非要會唱快歌嗎
我覺得這樣沒錯啊
至少我就是因為只專精當廣告創意文案
而失去好多可以"轉型"和"轉業"的本錢

愛因斯坦說專家不過是訓練有素的狗
但要是那隻狗除了會緝毒會獵補還會跳火圈
甚至在他體力沒那麼好後還能當"專業導盲犬"
那這隻訓練有素的狗應該還要加上"多才多藝"的美名

陶子問吳忠明說[現在有沒有對動感歌手感到敬意了]
我跟著吳忠明一起頻頻點頭稱是
剛好就在那天中午老婆才跟我提到蔡依林令人敬佩之處
就是她有[超強意志力]讓她能忍受長達二年不能接通告
被人批評她臉大腿粗只會傻唱後就拼了命練舞不吃宵夜
像這樣的人類
我除了由衷感到佩服之外
真的無話可說



我看到了

李奧貝納在黑天絨之外對我眨眼睛唷




我想他的眼神是在對我說[啊對啦!要跟我一樣知道嗎!]







我受教了



在此也向每個動感歌手致上我的敬意


PS.曾沛慈和梁文音應該也要拿24分才對

2007-09-18

我與左岸咖啡館


當左岸咖啡館在台灣各地漫延時
我第一次踏出國門到巴黎找自己

之後的5年裡
我每個禮拜六日都會到仁愛路三段
坐在一個熟悉的位置
閱讀左岸氛圍

就這樣我接受不可知的安排
抱著謙卑
寫下許多
其實是我與左岸咖啡館的文字

許多情境及感受都和左岸咖啡館第二支TVC的旁白一樣
==我喜歡雨天
==雨天
==沒有人
==整個巴黎
==都是我的

想學文案的人可以好好揣摩以上每一個字詞組合
比如為何不寫"我喜歡下雨天"
比如為何不寫"下雨的時候,巴黎街道上沒什麼人"
如果你想學文案
要先體會"詩意"
或透過夏目漱石的"我是貓"開頁第一句
"我是貓,還沒有名字"
思考為何這麼簡單的幾個字
就足以讓數不清的文字工作者
要歷經多年後才能寫出接近的意境


我還沒寫出以上令許多人詠嘆難忘的文詞前
僅先放上我曾深深投入後湧出的左岸咖啡館

PS/以下當然是在奧美時所寫的,只是沒幾個人看過就是了/


【左岸咖啡館—札記本】2000/10/18
<札記本-p1>
「19世紀30年代,左岸咖啡館的中產階級記事」
這世紀是在30年代才開始的,七月革命以後,中產階級在巴黎掌權。
世紀的輪廓,新社會秩序的建構,寫實主義、頹廢派、印象派
一一成形;中產階級擁有權力,貴族階級則從歷史鏡頭中淡去色彩,
19世紀的經濟系統、文學、新藝術表達方式,終告確立。

而他們的勝利,卻產生一個徹底保守的資本階級,
於是勞工階級開始鬥爭,社會主義思想成形。
階級總是存在的,巴黎習慣如此。


<札記本-p2>
「19世紀40年代,左岸咖啡館的社會小說記事」
巴爾扎克在1816年成為法學院的學生,他喜歡塞那河畔的書店。
1819年他宣稱要成為一個作家,他搬到雷迪爾斯路九號,
在此處,他寫下「高老頭」,後來他被稱為最偉大的文學肖像畫家;
只是他描繪的觀點是社會學的,寫實主義?他其實是社會小說家。

基本上他是無政府主義的信徒,民主主義者的心靈,。
他筆下的世界,始終是社會和中產的,是多元而縝密的。
小說總是社會的,巴黎還會繼續。


<札記本-p3>
「19世紀60年代,左岸咖啡館的獨幕歌劇記事」
獨幕歌劇的黃金時代是在1855年到1867年之間。
所以巴黎是在1855年開始接受奧芬巴赫對她最無禮的諷刺。
繼文學及繪畫之後,音樂歌舞式獨幕歌劇也對法國社會開始品頭論足了,
這自由制度下的產物,為當時死氣社會帶來輕快,嘲諷的輕快。

只要不去懷疑制度本身,獨幕歌劇就可以隨心所欲,
所以要認為奧芬巴赫是巴黎的精神,也是合法的。
歌劇總是任性的,巴黎為它折服。


<札記本-p4>
「19世紀70年代,左岸咖啡館的浪漫主義記事」
雨果在1870年回到巴黎,那已是他寫出「悲慘世界」8年後的事了。
歷經19年的政治流亡,這次回到巴黎,他受到英雄式的歡迎,
巴黎人熱情地讚美他是「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者」,推選他為國會議員,
當時的巴黎,沉浸在浪漫主義之中;誰還記得,當年驅逐他的理由。

他在1870年回到巴黎,那已是他寫出「悲慘世界」8年後的事了。
浪漫總是健忘的,巴黎也不例外。


<札記本-p5>
「19世紀80年代,左岸咖啡館的工業革命記事」
工業革命在1880年把新的工具和建築材料,都放在藝術家的手裡。
1889年世界博覽會,巴黎向世人獻出了工業革命成績,
高舉著新藝術的艾菲爾鐵塔高聳入天,全世界都看見了巴黎;
只是大多數的巴黎人並不想看見。

雖然遍佈全巴黎的地鐵站,和如今的奧賽博物館,
已是現在巴黎人心中的新藝術代表作。
藝術總是善變的,巴黎尤其特別。


<札記本-p6>
「19世紀90年代,左岸咖啡館的表現畫派記事」
文生梵谷在1888年離開巴黎前往阿爾,為了逃離冬天陰沉和無色,
他在巴黎兩年間畫了兩百多張畫,南方光線和溫暖色太美了。
1890年2月他有十幅畫作在巴黎「獨立藝術家沙龍」展出,
是年7月,他走進「麥田群鴉」田野往胸口開了一槍。

他澎湃騷動的繪畫,這徨恐和絕望的三年,他沉入毀滅性創作狂熱中。
表現總是短暫的,巴黎曾經擁有。

2007-09-04

想學文案請窒息

http://www.cranik.com


在這路邊都有[更營養雞排]小吃攤的都市裡
連遠道來觀光的外國人都知道[冰館]的國家
我寫這個標題
肯定不會讓人
不知道我在用什麼廣告文案技巧
諧音
是的
諧音
諧音在廣告文案世界裡無所不在
諧音的文案技巧也早就脫離我的
==[永遠的撰文指導]說的:我討厭用諧音==
==諧音就是取巧,只有在寫SP才准給我用==
這樣一個撰文法則
(雖然"諧"這個字的本身就有一種"不正經")

因此當你看到我用諧音技巧時
請不要再用守舊的食古的看法以為我在取巧
(不過取巧也是很重要的撰文技巧)
以為我只是想告訴想學文案的人要"自習"
但卻故意用"窒息"來吸引人注意而已

錯 錯
錯 錯 錯

台灣知名小吃[大腸包小腸]有一句偉大的SLOGAN
"人生無常,大腸包小腸"
就絕非只是戲謔而已
這跟"茶裏王"絕非只是"查理王"的諧音是一樣的
(有機會我再說明更清楚)

字面意義就像"名牌"
而諧音之後
也就是名牌背後
才是廣告所要傳達的"名牌之品牌價值與Concept"
唯有在字面意義與諧音字義對應後
才能透過諧音
展現文字所要傳達的廣告訊息






寫到這裡
我才想到
有必要說明一下
為何要寫這一篇文章

唉...........

有感於

我可能不能完成

我的"指導有心當文案的人"的莫名使命感

因此

我就想
乾脆就用這blog教有心想學的人
如何運用文字與觀點
怎麼像用吸管吮吞生活中每個文思幻境
而成為
一個偉大的"華文廣告撰文巨擘"
(我知道廣告文案的影響力可以大到轉變所有人類思想)



為了讓有心想學的人
先體會一個學習廣告文案最重要的
基本觀念==[觀察後思考]
首先要請想學廣告文案的人先舉手

不必管我會不會看見
也不必管別人會不會覺得你是個瘋子
重點是你必須這麼做
因為















你想學啊
就醬

然後
在你舉手之後(你可以假裝伸懶腰)
請你開始觀察
身邊的一切是否有任何不同

有沒有

有沒有

沒有感覺到任何不同的人請舉手



還是跟剛剛一樣不管別人的舉手





你現在就開始做一件事



你想學文案不是嗎

請你開始窒息




窒息多久??????

還用問嗎

當然是窒息到你感覺到身邊的一切有何不同啊



就是第一堂[廣告文案自習課]

如果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或有任何想問的

請在看完這篇文字後寫出來



儘力寫成廣告文案

然後你就會發現到

你已經學會一個文案撰寫技巧了

我下一篇會告訴你

下課




PS.會想在這裡教人寫廣告文案是因為ASUS

2007-08-19

鍾伸說的對



大約一個月前
我和鍾伸聊天

那是個亮麗的周六下午
那是一家九年前就常去的咖啡館
位於安靜街道裡面
兩旁都是好大的樹連接的
富錦街
有意思的是
這家咖啡館就在一家名為富錦街的餐廳對面

我比鍾伸早到了幾分鐘
店員帶我到鍾伸常坐的位子前
那時
陽光正灑在隔座花瓶上

當鍾伸進來時
我已經喜歡上這家咖啡館了
縱使這次"聊聊"終究一樣也只是"聊聊"
至少
我得到一家建築師開的咖啡館...地址



不愧是前輩
我和他聊了近20分鐘
鍾伸才說明他並非故意只是"純聊天"
但既然我知道這次不會有特定結果
那不如就"聊聊吧"

話題行進中
我無意地提到了台灣廣告圈近幾年的慘況
特別在我兩次非自願離職都是因為同一家
日本廣告母公司恩賜給我時
就免不了讓我對外商與日商廣告公司
有了迥然不同的看法

過去長輩給我的印象是
進了日本企業就像進了公家機關一樣
公司會養員工一輩子
這印象在我於第一家廣告公司工作時
是非常正確一致的
公司管理部門有工作年資達20年的老員工
業務部門也有15年以上的資深人員
甚至還有在當時已經跟廣告公司分家的"媒體部"
竟然還有二位員工依然在崗位上且年資有10年了

這公司的董事長是位中年俊俏的日本仕紳
他的出身背景就是日本總公司的社長之子
因此公司員工絲毫沒有懷疑的認定只要自己不走
[公司就會養我一輩子]
然而就在我踏進那公司一年後
竟聽說總公司決定要好好整頓台灣分公司
聽說主要原因是
日本總公司被另一家合併了
而就在這消息證實後的一年
這家在日本合併後號稱是日本第三大的廣告集團
決定對台灣分公司大裁員

故事說到這
重點才開始

從當時到現在
八年來
我看著台灣廣告業像股市般
從最高點
開始溜滑梯到今天這部田地

想想在十年前的奧美與廣告業
在當時大學畢業生的心目中還是最想進入的行業與公司呢
而今...

套句前ECD說的
廣告業的冬天真的來了
但我還想補充說
是"台灣"的廣告業終於展現它令人膽寒的樣態了

不只日商先走一步
(除了電通外大概能閃的都閃得差不多了)
現在外商一樣連賣的就賣能結束的就結束
而且
能裁員的更用力的裁了
這是怎樣

全世界的老闆都這麼看不起台灣的消費者嗎
台灣的消費力真如廣告業一樣衰弱嗎
有誰能拿數據出來看看
今年的即飲市場比起過去任何一年
確實與廣告產業一樣的低靡不振
生活消費品如洗髮精沐浴乳保養品等
真的都不再需要做廣告了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即使我手上沒有任何數據我都敢說
當然不是因為台灣的消費能力比起過去幾年
明顯和廣告公司的承攬預算般掉得這麼慘烈

那為什麼
為什麼客戶不願意繼續在台灣投資廣告預算
除了中國經濟崛起外
除了2008奧運在北京外
除了政府沒有做好產業外移把關外
除了沒有與中國三通這類政治口水外
台灣廣告人自己都沒有問題嗎





台灣奧美集團前董事長宋秩民
早在十年前就到中國去打江山
他除了二十年前看準了台灣廣告圈
只要引進Worldwide的knowhow就能大量引進外資之外
當然
他在十年前肯定也更看準了中國經濟開放後
必然需要"台灣經驗"

我個人猜想
他可能也早就知道台灣廣告圈會有這麼一天
外資大量撤到中國
13億人口不是假的

但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是假的嗎

為何台灣消費者對廣告沒有文化上的偏好
那些到中國拍片甚至直接運用"大中華"文化拍出的廣告
台灣消費者一點都不覺得"怪怪"的

我不信
假使這點可以成立的話
那些重視Local語言文化的廣告表現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我相信外資早晚會知道
認為
[只要運用"大中華"文化的廣告表現就能讓台灣消費者掏錢出來]
到頭來
一定要失去台灣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

但除了客戶的腦袋轉不過來之外
台灣廣告人的腦筋似乎也不靈巧
直到今天
還有許多做創意的
還是只想做飛機稿
為什麼
有ECD告訴我因為Worldwide會以[得獎數]評估
這個ECD是否還能續任該公司的[創意精神領袖]
但是得獎就能到客戶預算嗎

我相信在台灣的外商廣告公司經營高層非常清楚
Worldwide認為及格的ECD對經營高層來說還不算及格
在台外商高層如果要靠只想得獎的ECD保住飯碗
那這經營高層一定是瘋了

大衛奧格威早在創立奧美時就曾說
[廣告的本質是幫助銷售]
也就是說假使廣告創意不能幫助客戶賺錢
那這廣告的創意就是個屁

[[創意的目的是為了生意]]

問題是Worldwide評估ECD的標準是得獎數啊
也就是說
ECD不求得獎是不可能的
而在台灣的ECD哪個不是得獎高手
但問題是
Worldwide看的是[時報廣告金像獎]得獎數
還是台灣的[4A]得獎數
或者根本是要國際廣告獎得獎數才是"重點"



在台灣的ECD們不能不去看這個問題
因為擺在眼前的除了Worldwide對ECD的評估
還有經營階層要不要[聘用一個只會得獎不會賺錢的ECD]
就我所知
目前至少有三家外商廣告公司沒有ECD
為什麼

""因為沒必要找一個不能幫忙賺錢的吵架對象啊""

過去的創意常會說還是外商比較好
不像日商或本土都是以[[業務導向]]
如果現在還有ACD級以上的會有這種想法和說法
那這位創意主管的位子顯然要不保了

因為
創意
本來就不應該是為了得獎而做創意
創意
如果
不幫公司和客戶賺錢那要創意幹嘛

得獎固然有助於創意人員昇遷
但以目前廣告圈的困境來看
資深創意人與當下的廣告人
除了成為下一個非自願離職者外
一定還有別的方法可以自救救人
可以讓外資
讓台資
甚至讓陸資或日資
都提著大把大把廣告預算而來

我認為
解決之道
在於台灣各項廣告創意獎的評審
該輪到您要換腦袋了



基本上
除了技術類獎項之外
任何一項廣告創意獎
都不應該脫離一個廣告創意的基本源頭
這源頭核心過去一直不被多數創意主管所重視
而今
應該是一次破釜沈舟,死而後生的轉變契機
我說
請各位廣告創意評審們無論如何
都要守住一個廣告創意根本標準
任何創意表現一定要具備促進銷售的功能
凡廣告播出後不能""幫助該產品提昇銷售率達xx%以上""
皆不得參選

換句話說
絕不能允許"飛機稿"的存在

做廣告創意夠久的資深創意人都知道
要做得獎稿太簡單了
為什麼

照理說要做得獎稿
是創意人的最難達成也最難突破才對啊
但是
拿電影奧斯卡金像獎為例您就可以明白

奧斯卡原本是非常學術性的電影獎
但在多年來不斷接受各方批評而自我省思後才發現
若一部電影拍出來只是讓電影人自己在小天地自爽
完全不顧電影觀眾喜好不顧電影生意好壞
那就彷彿坐在一把單腳椅上怎樣都坐不穩

同此理
所以過去我還沒進奧美做創意前除覺得奧美很傲
等我進去後我發現原來在奧美做創意除了創意外
更重要的是要幫客戶銷售

得獎
基本上只是bonus
(只不過這bonus會影響我的職場未來)
所以要做出能滿足客戶又能滿足消費者
還能滿足評審的創意是非常非常難的

這跟好萊塢電影是一樣的

一個電影導演若導出的電影不得獎還好
如果導出不賣座又不受評審青睞的電影
那這導演大概很難有未來

三贏是最難的



在台灣做廣告要做到能得獎
基本上不難
只要在戲棚下熬夠久
願意熬沒有生活只有執行創意的日子夠久
自然會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機會
問題是
這樣成長出來的創意主管
終究還是要面臨一個課題
沒生意
要做什麼創意

真的
我好想千拜託萬拜託偉大的廣告創意評審換換觀點
請認真做評審該做的事
去評審前請看完近幾年世界各地廣告獎的得獎作品
並請守住一個基本源頭
不要再變相鼓勵台灣的廣告創意人走"飛機稿"捷徑
讓創意人不想花心思用創意幫助客戶賺錢
如果得獎者都是因為創意上能幫助銷售並在原創上
有過人之處
那麼
台灣廣告業
冬天很快就會結束

也許會有許多廣告人認為我在唱高調
但我肯定我這看法至少有一家廣告公司老闆同意

哪一家呢
看今天哪一家外商公司還能經營出好業績就知道了

我個人除了奧美之外
也非常欣賞李奧貝納廣告公司
leoburnett有一句話讓我永生難忘:
[伸手摘星才不致滿手污泥]
以他為名的廣告公司在台灣經營得越來越好
不知這跟經營高層曾待過奧美有無任何關係

謝謝鍾伸讓我對台灣廣告獎的認識多了更多
關於廣告獎的評審與評審方式
應該是到了非改變不可的時候
常一飛,飛哥
簡源呈,肯尼
曾淑美,淑美
吳心怡,朱力安
陶淑真,朱蒂
印象中這幾位廣告創意獎評審都說過我說的

也許我記錯了

不過總之我認為
鍾伸說的對

那天的咖啡也很好喝


2007-07-21

天也不知道啦

upload.wikimedia.org


我覺得夏天真的要嚇死人的來了


昨天最高溫37.7度
雖然離40度還有點距離
但這與股市破萬點一樣
不是夢
就快來了

假設

假設過幾天出現40度高溫
特別這高溫若出現在台北市的話
真的
在台北市出沒的人類一定要小心
即使只是躲在室內開電風扇
都比在外頭被強烈陽光謀殺好
是沒錯
這是人類自己造成的惡果
(但地球自己的軸心在緩慢改變也是原因之一啊)
人類要為自己做的事負責
所以
盡量運用"太陽能"或其它"宇宙高能量"取代傳統能源
是當務之急

我最近有在思考是否應該對自己的理想重新設定
或對實現理想的方式做一番調整
是的
我指的是我是否能用廣告創意以外的職業技能
使我能更有效完成我的理想

提到職業技能
從高職起
我就經常在改變

在二十多年前
我就參加過幾次職訓中心的職業訓練
不過說也奇怪
到底我學過什麼我一點都不記得
但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
我真希望能去接受"創新能源開發"的職業訓練

不知您有否注意到台北市的巷道內有些不同
我是昨晚發現的
在熱鬧的永康街巷子裡
有著如信義商圈和市政府地上常見的"藍色LED光圈"般
但卻是"紅色的光圈"一閃一閃的
這應該是有"警示"作用的"紅色LED光圈"吧(我不知正確的名詞)
且應該是剛裝不久
我還特別留意其內部構造
猜想
那應該是利用"小型太陽能集電板"在白天儲電
到晚上就依設定的時間"自動開啟紅色LED一閃一閃發光"
如果真是這樣
那就真的不賴
就如台北市馬路和一些山路上所鋪設的
"含有極細玻璃屑"的柏油路對交通安全一般
會讓台灣人對能源科技創新啟發有更多幫助

也許有人會覺得我猜想的"白天用太陽能儲電"
晚上就自動閃閃發光的"紅色LED光圈"覺得好笑
不過我必須說
如果那小東西不是這樣的設計
那還真是"落後"

不曉得您是否知道LED是啥東西
(若不曉得就google一下吧這對您會有很大幫助)
我是在二十五年前接觸LED的
當時我就對這小東西充滿好奇和信心
我高職是唸泰北電工的(有同學正好看到這篇嗎?)
記得我第一次在課堂上接觸到這可愛的發光體時
不知為何就有種莫名的興奮(心跳加速感)
也許那是在告訴我要早點買生產LED公司的股票
也許是我直覺的認為這就是"未來"
當然就現在來說的確是如此
台灣是生產LED的大本營
在LED的產製上有許多歐美先進國家也沒有的創新科技
根據我愛看的國家地理頻道報導
未來LED很可能會取代目前所有家用照明燈具
而我個人則更進一步猜想
LED一定可以突破"圓與方"的限制
達到"各種形狀都能產製"的地步
(我猜已有只是還未量產)

為何我特別提這個




因為省電啊




降低人類文明對地球造成的傷害是我們這些還活著的
地球人應該做的事
(但我不覺得通通不要用電就是對地球好的觀點)
盡力運用"宇宙既有能量"來提供人類更接近外星高等文明
應該是我現在可以好好努力的事

如何透過太陽光照射水晶後產生的能量
如何使宇宙幅射波成為一種可用的能源
怎麼利用大洋流產生源源不絕強大動力
還有
如何用"逆轉地心引力"而非用噴射引擎讓人類更輕易移動
都是我們現在可以也是我應該要做的事啊


雖然我的數理爛到不行


不過至少我確定
我可以拼命胡思亂想
並且寫在這裡
因為如果早個十年在台灣就很流行blog
我想像過的"窗外"和"可攜式電動車"
會因我而早好幾年發明了也說不定


天知道我還要不要做廣告

2007-06-15

寶瓶世紀人類在靈性智能上一定要進化之一

chandra.harvard.edu


目前是地球文明要進入第五次毀滅的關鍵性一百年

The Matrix Reloaded》「駭客任務:重裝上陣」中
導演假設性地告訴現代人類
第五次地球文明已毀滅過了
而電影演的是第六次的毀滅
以下是Neo和Architect(Matrix之造物主)的經典對白
雖然很多人都看過了
不過可以再反覆檢視


==========================================
Architect: Hello Neo.
造物主:你好,尼歐。

Neo: Who are you?
尼歐:你是誰?

Architect: I am the Architect.
I created the Matrix.
I have been waiting for you.
You have many questions and
although the process has altered
your consciousness you remain irrevocably human
ergo some of my answers you will understand
and some of them you will not. Concordantly
while your first question maybe
the most pertinent you may or may not realize
it is also the most irrelevant.
造物主:我是造物主,我創造出母體這個虛擬世界
我一直在等你。你有很多疑問,這段歷程改變了你的意識
但是你仍然保有人性,因此有些答案你會了解
有些則不會。你的第一個問題也許最急迫
但你也許不知道它卻是最不重要

Neo: Why am I here?
尼歐:為什麼我會在這裏?

Architect: Your life is the sum of a remainder
of an unbalanced equation inherent
in the programming of the matrix
You are the eventuality of an anomaly
which despite my sincerest efforts
I have been unable to eliminate
from what is otherwise
a harmony of mathematical precision
While it remains a burden
deciduously avoided it is not unexpected and
thus not beyond a measure of control
Which has led you inexcerably here
造物主:你的存在來自母體程式設計中,一個錯誤的方程式
你只是一個異常現象
我盡一切努力,都無法從完美的數學公式中
完全消除你的存在
雖然這是無可避免的錯誤,但是我早就料到了
沒讓這個錯誤完全失控
所以你最後還是要回到這裡

Neo: You haven’t answered my question.
尼歐:你還沒回答我的問題。

Architect: Quite right. Interesting
that was quicker then the others.
造物主:沒錯。有意思,你的反應比其他人快。

Neo: Others? What others? How many?
Answer me.
尼歐:其他人?其他什麼人?有多少?回答我。

Architect: The Matrix is older then you know
I prefer counting from the emergence of
one integral anomaly to the emergence of
the next. In which case this is
the sixth version.
造物主:母體的存在比你想像的更久
我都用異常現象發生的次數來計算
你是第六個版本。

Neo: Then there are only two
possible explanations
either no one told me, or no one knows.
尼歐: (在我之前有五個救世主?)
只有兩種解釋,不是沒有人跟我說過,就是沒有人知道。

Architect: Precisely
as you are undoubtedly gathering
the anomaly is systemic
Creating fluctuations in even
the most simplistic equations
造物主:一點也沒錯,系統出問題才會發生異常現象
就連最簡單的程式都會出錯。
(我說:這句話最吊詭,創造超越人類的
Matrix之必要性

就是在於確保Matrix不會和人類一樣
會出任何可能的問題
現在他說
最簡單的程式也會出錯
那不就等於說"沒有完美不出錯"的Matrix
由此可見
這是一部拍給
"相信地球人是不完美"的多數人類看的電影

Neo: Choice, the problem is choice.
尼歐: (你不能逼我做任何事,你休想控制我,你死定了)
選擇,問題是選擇 (我再補充說:
這句話只證明了一件事
導演是在拍一部
給本次文明還沒毀滅的人看的電影

所以Neo現在講的
還是第五次文明毀滅前的
"地球文明觀"
而非真的是第六次毀滅前的
"宇宙文明觀"
)
==========================================
(以上對白翻譯引自〔AITNOG 馭‧電‧飛‧行>在此向作者致敬〕


是的
我要講的重點就是
現代人類在地球上生存
已是第五次太陽紀
(以上是根據現今公諸於世的預言中:
唯一擁有可稱為[宇宙巨大時間軸]的馬雅預言)
有句名言說
[地球並非人類所有,但人類是屬於地球所有]
也就是說
假使人類在21世紀裡
(佛日:末法亂世時期)
若能得到一個最有用的進化
使人類文明不會毀於自己造成的"溫室效應"
那麼人類
將有機會
進入"宇宙文明"

外星人已多次介入人類進化
這近一百年來介入的次數也絕不少於過去幾世紀
當前人類必須開放思想
勿再以泛物質主義與舊科學思維劃地自限
所有的超現實事件
所有的靈異事件
所有的外星人外星文明傳聞
甚至許多外星人轉世成為地球人並透過
電影
網路
電玩
漫畫
小說
魔術
及所有在20世紀70年代所發展出的newage
都將在這一百年內
成為"常識"

請見到這篇文字的讀者
不要再設限自己的心智
你所擁有的"靈感"或"第六感"或"直覺"或"幻想"
並非只是現代心理學依然躲在達爾文主義下發展的
心理狀態

心理只是物質主義用詞
靈體
才是最精準的同義名詞
要說靈體只是形而上的心理學
只能說是某些人類在自我否定

這些人類否定自己有超自然能力
否定自己能以意識智慧創造奇蹟
還相信自小養成的小我脆弱信念
不願意接受已經因為資訊和電腦
網路和電影解構完成的宗教思想
純然都已經回歸到一個最原點了
人類將在[某時刻]遭受文明毀滅
當這時刻"正在"來臨時
要先做好"一些"準備
以免終究要"下次再來"


這些準備
包括有
一.相信一切都是虛幻自造的
二.絕對要愛自己
三.接受外星人

以上三點
很簡單
難的地方只有一點
just do it
或者說
腦袋一有空就去做


這是寶瓶世紀人類在靈性智能一定要進化的部分之一


進化尚未成功
人類仍須努力

【 聊聊 2012年《PRADA_心理治療》廣告短片案例 】_之二

⛷︎ 上一篇的三幕劇解析,在第三幕的「解決」段落我故意黑化的影格。就放在 上面這一張圖片裡。請對照看那幾格畫面~真的光看男主角的表情 就覺得 太有戲了~,只能說Ben Kingsley 不愧是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