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28

難懂

www.craphound.com

佛說愛情是魔障
這是我大約在小學四年級時
深深植入心底的觀念

不過我卻以超過二十年的時間
要證明佛說是錯的

佛說只要好好修行
就能化女身為男身
這跟歷史上許多國家民族文化的男尊女卑觀一致
但我卻不認同
女身沒道理比男身低下
我始終認為女身是偉大的物種構造
真要分誰尊誰卑
我反而覺得女身應尊於男身

也許我看過的佛書並不是正知正念
也許是我智慧不足所以以為佛真的是說"男尊女卑"
不過至少孔子倒是明明白白的說了
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
但是...
如果硬要說孔子這番話不是在貶低女性也可能說得通
難養
並不就等於是"卑下"啊
但難養就是難養
至少就男性的角度來說
女性真的難相處
(對女性來說男性何嘗不是)
所以對現代女性來說
唯男子與小人難養也
也是說得過的不是嗎

不過有一點
我倒是真的非常不解
女性是否天生就很難有永恆不變的是非對錯觀
我總是非常納悶女性為何可以
在另一個女性背後說盡了她的壞話然後還可以
在短時間內就去面對這個她罵得很難聽的女人
而且似乎能完全忘記她所有的不是似的
與之溫婉細語或聊些女人之間的悄悄話
每當我看到這個情況時
我總是會想
女性
才真是文明社會裡最擅用政治手腕的
而且一旦女性拔除其"心軟"或"包容"
我相信不用多久地球上將會全由女性主宰
女性的彈性之大
大到可以讓我分不清她是否有"是非觀"
有人在台灣罵死阿扁說他變變變騙騙騙
我想如果變變變就等於騙騙騙的話
那阿扁肯定是比不上市井三姑六婆
更別說受過高等教育擁有高學歷的女高級知識份子
她們可以在議會裡用極盡諷刺如潑婦音調罵出
比之台語國罵更不堪的"罵人不帶髒字"的髒話
且其音調之高
刺耳至極
然而她們擁有的這些發言權
擁有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享民主自由言論的權力
卻多半是男性用他們的鮮血奉獻的
偏偏多數女性卻還是會認為
事實這是男性好鬥好戰活該
卻從未想過在大約二百年前
所有為言論自由民主政治或讓女權得以伸張的革命
大都是男人用命去換的
女人在二百年前真上得了戰場以蠻力殺戮爭取權益
(我不確定貞德是否真的上了戰場以蠻力殺戮)
現在當然沒問題
只要一把輕巧的衝鋒槍
或者懂得使用權力鬥爭
就能得到一個足以摧毀半個地球生靈的掌控權
而這些力量的取得
似乎都來自男人的愚蠢無知逞兇鬥狠的動物本質
男人活該自己要去奉獻...是這樣嗎

每當我以這樣的角度去思考女性或女身時
就會有種
真不值得的感受
男人
確實是很蠢
比起女人來
思想真死板
話術不靈活
身段太僵硬
所以男人免不了就得在民主社會被看輕
而且如果有所謂的好男人只會不離不棄
那麼他就必須忍受喜怒善變是非無常的
日子
而且一開始就是一輩子

這樣論述起來
不免會想
有時覺得很不值得

不過現在有本書可讓男人幫助自己
書名是"創造生命的奇蹟"
這是一個美國女人寫的
想求一個平和真理及對女性的瞭解
這是一個好法門
這本書比佛經易懂易用多了
(佛經其實不必懂只要唸就好)
不過卻也因此就變得很...

難懂

2006-03-01

go me na sai 平衡之前的迴光報告













今天為了讓一系列完全日文發音的廣告片
有一個"完全正確"的日文旁白
所以請我們公司的"國際部"日本主管
為我們的腳本賦予一個美好"日本魂"

這位日本主管在我剛進公司的前五個月
我對他實在沒有好印象
(我想他對我也沒有好印象吧!)
直到我們為了比稿做了動態腳本
為了讓比稿的力道更強
我們接受台灣籍總經理的建議
整個動態腳本裡的演員部份完全日文發音
以營造"極強烈日本感"
原本我們迫於時間壓力只想請這位日本主管
幫我們做做樣子配個音就好了
而且為了不讓這位日本主管感到壓力
(日本人很容易緊張,小事都會變大事)
所以只期待他配主角的對白就好
沒想到
萬萬沒想到
這位日本主管完全打破我對來台灣工作的日本人的印象
他不但沒有不論是出於靦腆還是其它原因而造成的距離感
(日本主管讓台灣人有距離感等於讓台灣人覺得他在擺姿態)
而且他主動為所有旁白譯好且想好...練好...
重點在"主動練好"喔
練好廣告片中每個角色的"語氣","聲音表情","不同身份音質"
讓我們在製作動態腳本的工作室差點沒感動得哭出來.Orz
他讓我見識到他的專業態度和在配音方面令人激賞的專業
(我發誓我是以待過奧美的傲慢標準說的)
從此
我對他刮目相看
不過
只對他
不包含我們公司的其它日本人
直到今天...

今天他抽空
(我想他在今年肯定跟我們一樣不會輕鬆的)
再幫我們把整個被客戶七扭八轉後的旁白
做一次拍攝前的最後"日文旁白確認"

再次令我意外的是
他又很認真的
把整個拍攝腳本的對白
以他的專業素養做了"完全正確"的日文翻譯
所謂的完全正確就是
他不是以台灣日語去翻譯
也就是說他不是以中文旁白直接去翻譯
而是考量整個腳本的"角色","語意","懂日文者的認知"
再將所有旁白盡量在不離中文字意太遠的狀況下翻譯
當然他也考量了"不同角色的用字用語"
他的用心讓我覺得他真是一位在台灣的"日本專業廣告人"
而且他的說明也讓我完全同意
(這跟他是不是日本主管完全無關)
這位日本廣告人真是不錯啊
跟我印象中的日本廣告人一致了
給予高度肯定啦

然後
重點來了
重點來了喔
這是我今天寫這篇文章的重重重點

是這樣的

在我認真聽著這位日本主管說明他的翻譯用意時
一位也是國際部台灣女同事
(約四個月前我還一直以為她是驕傲日本女生)
也跟著認真對我說明這位日本人翻得很好
而且她的態度讓我突然發現
她很誠懇而且態度不倨傲
跟半年前她幫一位日本創意主管翻譯時對我的態度
顯然不同
然後
過了
一段
大約讓我可以吃一頓定食的時光後

我上了我那可愛日本味的車
開往回家的路上聽著我妻子借我的日本女生唱的歌
突然想到
唉啊
設想我是那個我一直以為是驕傲日本女生的國際部女同事
那麼
我就能夠知道原來在台灣廣告公司工作的日本人
對那些讓我之前寫說"那些懂日文的翻譯或account秘書"來說
是應該值得"體諒"和"感同身受"他們身在異鄉工作的心情了
是會因此對不懂日文的台灣同事抱以"誤解"或"對立"的立場
我懂了

從這位看起來超日本的國際部女同事今天的言行中
我又多知道了一種人性心聲了
過去我一直不懂的
甚至在我的blog裡寫文章批評的在台灣廣告公司的日本人
還有我"誤解"過的日文翻譯同事或account秘書其它部門同事
她們會有和台灣人不同掛的立場有很大的原因完全不是媚日
真是抱歉
啊~go me na sai ~
我為我寫的不客觀之處抱以歉疚之心
請見諒了我現在與過去會說日文的幾位同事們
雖然我以前有位很糟糕的會說日文的女AM太跋扈太仗日欺人
但這不能讓我因此就不聰明到現在啊

so
mo i kai
go me na sai

2006-02-21

有錢是二十一世紀的基本人權

ezgo.coa.gov.tw


今天又和一樣是圈內的朋友碰面聊
他是我在八年前的同事
和他同事一年多
他就跳槽到一個當時還很紅的日商廣告公司
這幾年來
他算是辛苦的幫人賺錢來養活自己和家人的廣告人
而我反倒是一年多來才像是有家室的廣告人
也就是說
我是近一年多來自從有了最珍視的人
才想要好好安定著努力工作的
不過我才一年多的資歷
他卻已經超過八年是這樣過的

八年來我的支出可能和他差不多
但是他增加收入的速度卻比我慢
我倒不認為是我比他更適合做創意或是比他更努力
只是我在待遇的認知上早在八年前就確認了
如果自己不相信自己值得擁有
那麼主管或老闆是很難主動幫你加薪的

薪資當然不是用來衡量一個人的工作能力的一切標準
當主管的也不一定都是豬頭
但至少我很確定的是
你怎麼看待自己的價值
別人就怎麼看待你
這跟近年來從"富人觀點看貧窮"的著作可說概念相近
==有錢人想得跟你不一樣==
==富爸爸窮爸爸==
==賺錢,是最重要的美德==
這些著作都說了同一個概念
==你愛錢,錢才愛你===
但愛錢的人如果吝嗇小氣
那基本上就是個被錢控制的人
我認為那種有錢人跟卡奴沒兩樣
同樣受制於金錢
這種愛錢法我就不認同了
我是不當這種有錢人的

我這位朋友雖說不上是小氣鬼
但他肯定是謹慎用每一塊錢的人
他在做任何消費時一定是選擇最便宜的
除非是耐久財否則絕不把錢花在享受上
(以前他還會買玩具等收藏品但現在已經沒有了)
甚至連把錢花在提昇自己的外在競爭力上也不願意
因為他堅信聰明有能力的主管絕不會"以貌取人"
但很不幸的我們都活在一個以貌取人的行業
更可以說是活在一個以貌取人的地球上
所以我願意把錢花在品味上
因為那對我來說是成本投資
相對的
也讓我更有自信
除了專業能力之外
而且讓自己不會在大客戶大老闆面前顯得不入流
也因此我從不認為我站在那些有錢大老闆面前
有什麼是低等於他的
讓我就算被這種囂張跋扈的客戶大小聲
也不會感到受傷
因為我跟他沒有任何不平等之處

此外在賺錢這件事情上
我除了相信自己值得我現在所擁有的待遇外
更相信我可以得到更多
我應該更有錢
不愁吃穿已經是現代人的基本
每個人都不必為錢煩惱的時候也該到了
從人類的進化史來看
二十世紀的文明人類生活已經在性與食方面得到充份滿足了
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文明我想該是進化到不缺錢的階段了
至於是由於社會主義還是社會主義化資本主義
我就不知道了
但至少就我來說
我一定可以過著富裕的生活
因為這是我的基本人權

==有錢,是二十一世紀的基本人權==
我希望有人寫出這本書並且明確說出怎麼做到

2006-01-08

年末新願.哪裡跌倒哪裡站起來


難得有人願意留言給我
我相信這位人士應該是圈內人

但舉凡在圈內
就必然受圈內氣氛影響
像自己做的廣告一樣
把我想見的無論是人是事是物
都披上某些偏執面紗...

舉我為例
在沒踏進奧美前
我認為奧美是聖殿
我為它披上一層大衛奧格威式傳奇而堅韌的紗
直到我離職後
才知道那紗在奧格威死前早已蛀洞累累
離開奧美四年多來
看著奧美創意江山易主又易主
創意部ECD從空降再由外太空空降到現在
據聞
今年終於將由老奧美第二代回來掌門
這面美好且放發奇光異彩的魔紗
又將要令我神迷了

但這
會不會像那位留言于我...
寫說"恭喜 可敬的敵手"的圈內朋友一樣
只是看見一層我渾然不知的魔紗似的
不清楚在我待的這家公司裡
女上人對我們這組
其實是愛恨交織的

我的CD不是她培養上來的
共事的革命情感尚未建立
就不斷被迫接受彼此的挑戰
我的CD似乎一直認為自己無法掩藏她的光芒
也許是機會難得忍得太久
也許是她根本不認同她的老闆
以至於弄得兩人關係
每隔約一季
就需要來一次緊張狀態

我這位CD讓我學會了如何當個稱職的下屬
但她自己卻不知如何不功高震主
她會向我們抱怨說她的老闆只知自我保護
不跳出來幫我們這組的忙
也不用心品管我們這組的創意
批評她缺乏一個高階主管該有的格局氣度
一看到她的表現太出色
就會像她以前常遇到的老闆一樣
對她抱著敵意
.............
看到這裡
若您頭腦清晰
我想您應已瞭解我的意思

本來嘛
管理創意部就是一件極為堅苦的工作
很像在帶我國蛙人兩棲作戰部隊一樣
當班長的要能夠"一切靠硬碰硬"

但假使自己當班長的實力不夠悍
偏偏手下又有白目的不停來挑戰
那麼你能做的幾乎可說只有兩個選擇
一.被他的強悍體魄打敗
二.略施小技讓他失去自信心暴露出死穴

兩者後來的發展
又有兩種信念選擇
一.被下屬打敗,並告訴他在戰場上
沒有長官會讓他有機可乘
二.被下屬打敗,並告訴他贏一次不是
贏全部,但班長會幫助他每次都贏

1.施小計讓下屬輸,是讓他學習如何巧用戰術
2.施小計讓下屬輸是為鼓勵鞏固一個團隊力量
的必要,而非個人英雄的成敗

當然
上述所指是萬一自己帶的人
竟是個比自己更悍的下屬時
而會產生的因應之道

不過還有另一種帶人之道是
萬一他/她自己帶的人比自己更強悍
那麼,他/她就要抱著死
也要比他更強悍的下屬再強悍

不管多久都要ㄍ一ㄥ下去

直到下屬失去自信
不論是口不服或心不服都一樣
絕對要讓他/她的下屬搞清楚
他/她的下屬
永遠無法超越他/她

廣告做快十年了
從本土,日系,到歐美商
我確確實實的經歷過很多類型的老闆
像現在這位CD
從她某天找我去吃飯
藉機問我近來的傲慢表現
到底是我太自卑還是太自大的心態來看
她顯然就不是大衛奧格威說的那種
能當俄羅斯娃娃的主管
不過也證明大衛奧格威說得完全沒錯
這種能納雅言度大能容比他更強的創意主管
是稀有動物中的稀有
就奧格威的經驗裡
他最常遇到的是工作表現不得了
人事與情緒管理糟到可以
在魚與熊掌難兼得的情況下
他會願意選創意強,生活弱的創意當CD
但他藉由公司制度彌補這類CD所帶領的創意下屬
能得到關心,協助,支持,和肯定
我真喜歡這樣

所以我真的必須承認
離開奧美也許是成長的天意
但接下來
也許可以照我的本意

2005-12-30

學英文是最耐久的惡夢

home.texoma.net

從18歲開始
就為學好英文而痛苦著
到了20歲下定決心
要花錢好好用功一番
誰知道
就在紮紮實實上了發音班
基礎一,二級後
(這樣就半年了喔)
卻因為自己想把全部心力投入職場
而忽略了其實職場對英文的需要
遠遠大過聯考的需要

一個錯誤的決定
造就了半輩子的蹉跎

一開始英文會不好是這樣的
本來在進國中前
父母在經濟不寬裕的情況下
還是讓我先在暑假補習英文
記得很清楚的是
那次補習雖然只有一個半月
但已讓我的單字,英標,發音,簡單造句
都打了不錯的底
但不幸
何其不幸
我國中的英文老師
竟是個連自己講出來的英文
他自己都聽不懂的(山東籍英文老師]

要命
他上課
我只有睡覺的份
因為我不但聽不懂他說在說啥
且因為他的上課進度十分牛步
讓我對英文完全失去興趣耐心

可想而知
我這個一開始智力分班在第一段班的傢伙
到升國二時
就掉到第二段班
主要原因就是對英文自暴自棄
想來就好笑
當時年幼無知的我
竟還給自己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想說"我們反共必成,建國必勝"
到時中文就是世界最強勢的語文
所以我只要學好國文
英文再爛都無所謂
唉.......自做聰明的下場
就是一直處於學業低能的狀態下直到高中畢業

等到確認英文再不用力學
人生理想就要整個完蛋時
我已經30歲了
偏偏那時我人在太一廣告上班
日語的應用多過於英文的應用
因此即使我努力想找同事一起把英文搞好
卻沒一個人認為在日商廣告公司
把英文學好有啥必要

於是
對學英文又懶又恐懼的心態終於打敗我了
可是
到了奧美廣告後
聽見同事開口閉口的都洋文
讓我不僅要拼了命想好創意
還硬拉出時間去上課
一樣選擇科見美語

不到兩個禮拜
就因為工作太忙又失敗了

自踏入奧美後到現在
我已經有八次繳了錢上課不到一半
就落跑

英文不好
對從事廣告創意的人來說
雖不是致命危機
但如果渴望爬上管理階級
還是要接受"英文"考驗

就這樣
我今天就到公司隔壁的地球村美日語
花了四萬六買了三年半的會員資格
就靠這一次了
我已經試過各種方法了
但都被我的懶惰和自做聰明給毀了
去科見,去文大附設語言中心
去師大找老外家教,去華爾街,去格蘭英語
都是一樣的
半途而廢

但這次
這次是的很不同了
因為我眼睜睜看著升等機會一直錯失
但還是在好不容得到了一份看似不錯的頭銜後
依然因為沒有好的外語能力
(日語好,英文更好)
就等於沒有競爭力
那還搞屁啊
我已經失去多次升職機會和寶貴時光
這次再不好好學
我看這
就等著一輩子都爬不上高階的位子好了
三年半的地球村美日語會員資格
隨便自己想去上誰教的
或哪階段的課
都很歡迎
我想

我想一定要擺脫"英文"這個蟬聯二十年的惡夢
就靠你了
KAFKA先生

2005-12-29

某種民族偏執




忙了一個多月
連著四周的周休假都被毀掉
但終於有了好結果
我們再次擁有東元的廣告代理權

這次比稿告捷
不只讓我們這組稍稍降低被合併或資遣的
恐懼
也讓我們公司終於在衰了快一年後
在比稿失敗十次後終於贏了一次
讓我們這新來的總經理有點成績
所以辛苦算是有了回報

但不能否認的是
台灣廣告業就像女上人說的
廣告業的冬天真的來了
客戶端年年降低廣告預算
廣告公司也產生了再擴大與再小型的極端發展
凡經營外商的外商廣告公司者
預算不縮反增
而經營本土或日系的本土與日系廣告公司
則不但預算被壓還不斷掉客戶
變成讓小廣告公司
甚至媒體如東森電視都來搶預算

所以可以歸納的說
台灣產業不斷西進的趨勢
讓本土與日系廣告公司越來越沒生意可做
但外商廣告公司卻獲得更大的預算
做為西進的連結與轉運站
談台灣的外商廣告公司可以拍在大陸播放
的廣告影片
可以賺取額外佣金
但無力西進的日系或本土公司
就連做廣告的預算都要縮水
以準備前進中國

看到這樣的業界現象
只要做廣告夠久的人我想應該都感受到
女上人說的冬天有多難受了

不扯政治
光就商業考量
確實台灣企業都不願意把餅畫在台灣裡
幾乎每家都西進了
政府擋也擋不住
台灣的企業腦袋裡想的只有"變大"變大"再變大"
要成為可以與外商相抗衡的國際大企業
這是無可厚非的
但不顧台灣或犧牲養大他的台灣
實在叫人難受
為了開枝散葉
寧願斷根也要到中國生根
不禁使人不得不感嘆
台灣畢竟不是南韓也不是日本
只是一個連聯合國都進不去的經濟體
在此除了感嘆
也無能為力
因為連我現在打出的字
傳播所運用感情與文化
都出自中國
我能說什麼

好吧
我承認
我想自己開廣告公司
並由於本身個性與公司規模
我會只在台灣做廣告

.........怎麼忽然覺得
我現在的心態有點像我二十年前的偶像一樣
她說
她不會離開日本到任何地方開演唱會


或許她的演藝事業只能到一定規模
跟她這個民族性偏執有關
不過
我不介意
我開心就好
因為是"我"的廣告公司嘛

【 聊聊 2012年《PRADA_心理治療》廣告短片案例 】_之二

⛷︎ 上一篇的三幕劇解析,在第三幕的「解決」段落我故意黑化的影格。就放在 上面這一張圖片裡。請對照看那幾格畫面~真的光看男主角的表情 就覺得 太有戲了~,只能說Ben Kingsley 不愧是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