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4

一邊叫一邊逃


很久以前我在這裡寫過一篇文章:「在奧美當文案太幸福」。

那是一句真心話

只是,過去的幸福,永遠不會再回來

而2002那年發生的「一邊叫一邊逃」的往事,也永遠不會再發生。

在遭遇2019年婚姻失敗前的我,是個不願長大的文字工作者,我不想活得面面俱到,只想讓我的思想能自在自由,不必為錢為現實妥協理想、在工作裡保持浪漫主義。換句話說,就是不願承擔「部門責任」。2019年前,每個我待過的公司都不例外。只要我遇到上司賞識、想要拔擢我擔任主管時,我的逃避心態就會“自動創造各種情境”,讓我像條忽然被霸凌的狗,開始反抗吠叫說:我被欺負了、我受到同儕敵視、上司把燙手山芋丟給我、老闆不幫我升官只叫我承受更多壓力...等等靠夭,然後挾起尾巴(有機會就趕快收拾桌面)趁空隙(上司出國或讓我考慮時)竄逃。

這種事情,當然不只發生在我這個人身上

在2018年,台灣甚至還因日本偶像劇《月薪嬌妻(逃げるは恥だが役に立つ)》爆紅而將「逃避」視為一種必要的聰明手段。(當然,若是為因應重大心理疾病如憂鬱症的短期治療確有其必要性)

還有許多在奧美撐不下去而死在沙灘上的“浪”人,或許也如此

離開廣告圈,轉身成為電視電影編劇、YouTuber、甲方的PM等等,也有可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如果我更早實踐“愛自己”的顯化法則,此刻我的樣態,必然不同

---------------------------------------------------------------------------------------

你有過《月薪嬌妻》劇中女主角森山美栗(新垣結衣飾)的腦內劇場嗎?

新垣結衣飾演的是一位心理學研究所碩士畢業的25歲才女,她經常會無厘頭的Zone入腦內劇場。有在各種演說場合在發表談話的、也有許多是在各個地點接受記者採訪而回答的橋段,這兩種發表談話情境,好巧不巧,在我的腦內劇場也經常演出。

經常逃避現實的浪漫主義者,都有這種腦內劇場現象嗎(像在對誰發表談話)?

真心希望有人可以告訴我答案。

但有種可能性,我很有把握,喜歡戲劇創作與文學創作的人,一定會有各種各樣人物的對談或戲劇性橋段在自己的腦內自動播映;且對白談話肯定很有真知灼見、觀點上甚為獨特。我認為此類腦內劇場,其實都是「各種人生腳本」,這些腳本是每個人類在自己的意識裡不經意的“”自行創作“”呈現在腦海。甚至,只要不刻意去記住內容,過一段時間後這個腳本還會「顯化」成為我們所謂的「真實生活」。

顯化法則,就是這麼回事。

假如你曾理解過「量子力學」的「觀察者效應」、假如你曾練習過「吸引力法則」的「秘密」、假如你對各種宗教的「靜坐觀想」有過親身體驗。我就假設你懂我意思了。

不然我舉個最簡單例子,你覺得為何《月薪嬌妻》裡的男女主角,後來為何會變成真實世界的夫妻?當然有人會說那是「入戲太深」,那也沒錯,人活著本身就是一場戲劇,我們在生命過程中不斷參與各種劇本創作,有的人依靠自己在腦內想像、有的人是依靠拿在手上的劇本(例如好萊塢電影/電視劇等等)去進入,然後顯化為「一部劇」以及「她/他的一段生命過程」,一直到自己“出戲”了,才能再次通過“顯化法則”,進入別的「戲劇劇本」、「真實的生命過程」。

一邊叫一邊逃

說起來是人類的「階段性情緒認知」+「意識流」造成的生命過程。

我曾多次經歷過了,如果可以的話;或者說我相信

我已經不會再有那種日子。

真心希望曾經因為在某家廣告公司做創意做到灰心喪志、失去方向、痛不欲生,或此時正在承受這種磨難和痛苦的人,給自己一個幫助:「愛自己」,不要一直批評自己哪裡不夠好。不夠好是正常的,表現不如己意也是理所當然的,在這種氣餒的節骨眼上我們需要的是「告訴自己,那我知道了,接下來我會更好的」。不斷灌輸自己(幫自己寫下態勢轉好的劇情)讓自己的存在狀態“顯化“為充滿正向力量(心流高昂)的自己。



一邊叫一邊逃

很久以前我在這裡寫過一篇文章:「在奧美當文案太幸福」。 那是一句真心話 只是,過去的幸福,永遠不會再回來 而2002那年發生的「一邊叫一邊逃」的往事,也永遠不會再發生。 在遭遇2019年婚姻失敗前的我,是個不願長大的文字工作者,我不想活得面面俱到,只想讓我的思想能自在自由,不必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