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6

【 廣告說服的:Powers of Ten 的微觀與鉅觀 】


>>>
《Powers of Ten》是以每10秒 Zoom in 10倍、
與 Zoom out 10倍尺度來呈現宇宙中相對事物大小
與視野觀點的概念短片(Charles and Ray Eames,1977)。
這和小學國文教科書的《浮生六記》(沈復)<閒情記趣>裡
一段「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
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的課文
有種微妙的關聯,
就好像,這段課文是刻意使用了《Powers of Ten》的「微觀」
Zoom in 影片表現技法寫出[廣告影片文字腳本]似的
<<<
《Powers of Ten》「微觀與鉅觀」影片創意常出現在科幻電影
近年令人印象深刻的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漫威電影
宇宙」英雄電影如:Iron Man《鋼鐵人》、Thor《雷神索爾》
、Doctor Strange《奇異博士》、Avengers: Doomsday
《復仇者聯盟》、Ant Man《蟻人》、Spider Man《蜘蛛人》、
Black Widow《黑寡婦》...等等有各種創新視覺效果表現。
|
以「鉅觀」的影片手法來說
好萊塢電影Men in Black《MIB星際戰警》片尾就表現得超有意思
|
這種好萊塢電影喜歡的treatment(視覺表現手法)
很自然的,廣告影片也喜歡採用
因為已經有電影片段直接當表現參考
|
但、若只將《Powers of Ten》當作是種treatment ,就實在可惜,
因此若以「微觀與鉅觀」稱之
並用作影片分析/分享這種原生創作概念
我相信會更能理解這種從創意角度切入的「獨特觀點」
⚫「微觀」切入
即觀察入微到最核心、最內層、
最INSIDE⋯⋯
往深處解析,將品牌優勢、商品特色、獨家配方、風味取向...等
具現出來的創意技法~
透過視覺具象的呈現,就成為Zoom in 10 倍尺度的表現手法
這在運用上需注意到_
因爲是從創意上採用「微觀」技法切入
才使用 Zoom in(勿本末倒置)。
而,哪種品類商品廣告影片會用這種創意技法?
▪️成藥、洗衣精、保養品、大小家電、各種茶飲、威士忌
▪️醫療相關、保健食品、牙膏、醫美、時尚精品...等
⚫「鉅觀」切入
站在更高的角度、宏觀的視野、象徵長遠的思考
拉高格局在大環境如城市、國家、全世界的層面思考
相信你一定看過這類影片
透過「空拍機」攀升的拍攝
網紅、YTR、尤其是建案廣告
都大量運用這種手法
注意的是「鉅觀」這種創意技法
需揉入:時間、歷史、文化、大自然的品牌思考
用得精彩,令人讚嘆
🔴 或許是客戶喜歡 《Powers of Ten》的直觀魅力
導致影片創作者乾脆將它當作是種treatment
但。實。在。別。這。樣。
《Powers of Ten》「微觀與鉅觀」可視為是種創意技法通則、
或好比是廣告影片需要設定 tone & manner 一樣的通則
( tone:涵蓋色調、光影、情境、人物情緒 )
( manner:是態度、身體姿勢、產品呈現的鏡位、及語氣等 )
掌握這類影片創意通則,能協助自學者
在鑽研成功案例時,分析解構得更透徹入原創核心
進而發展出前所未見的廣告insight、視覺效果洞悉度
例如以下兩部廣告影片
1. John Lewis “Man On The Moon”
2. G-Class 2018 “Stronger Than Time”
兩部都有《Powers of Ten》的影片創意技法(通則)
但兩部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切入、
視覺力道、情緒共鳴、
tone & manner、文案表現(歌詞;tagline)
兩者差異性,自創意發想過程的
BRIEF(找單一訴求)切入點 ➡︎
INSIGHT(找消費者需求)盲點 ➡︎
LIFE(根據社會觀察)關聯性
即有分歧性開展
~~~才能獲得各自TA的高度迴響~~~以及,獲獎。
下回繼續分享這兩部影片
如何運用《微觀與鉅觀》。
以及「1+1=3」的影片創意技法

沒有留言:

一邊叫一邊逃

很久以前我在這裡寫過一篇文章:「在奧美當文案太幸福」。 那是一句真心話 只是,過去的幸福,永遠不會再回來 而2002那年發生的「一邊叫一邊逃」的往事,也永遠不會再發生。 在遭遇2019年婚姻失敗前的我,是個不願長大的文字工作者,我不想活得面面俱到,只想讓我的思想能自在自由,不必為...